跳脫框架──
框架‧眶架
什麼是框架?框架的定義又是什麼?
在搜尋引擎上輸入「框架」,滿滿有對於「框架」一詞的解釋,如:「框架理論,其中心思想是,框架就像是人們解釋外在真實世界的心理基模,用來做為瞭解、指認、以及界定行事經驗的基礎。」,但如果筆者真的用此種方式來論述的話那不就也賦予讀者一種既定的「框架」了嗎?未免也太無趣了吧!
簡單來說,只要是對於我們既定的思考模式,行為模式,都可以說成是一種「框架」。
「框架化」代表了對某些部分的選入與重視,及對其他事物的排擠與忽略,「偏見」可謂是框架化的結果,也是真實轉換的附屬品。
也就是說,要是天空是不變的定理,而各式各樣的窗戶就是不同的「框架」,遮蔽並侷限了廣闊的天空。以這窗戶看出去的天空,只是一小小部份,卻能增進我們對它的了解。但這了解是框架化的,是單方面的認識,並不是它的全貌。
框架,束縛亦或是進步?
框架,能是種束縛,卻也是維持常理的存在。也許,框架讓我們的視野縮小,對事物的看法也被局限了,但是失去框架,一切常理都會崩解。沒有了常理,天底下再也沒有「如何解決問題」這回事了,因為有無窮盡的可能性,問題又從何而來?答案又該依何而定?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裝扮的洋娃娃。然而洋娃娃本身是不變的,變的是如何去裝扮它。這就是真理被套上框架後的結果,它還是它,只是視角縮小了,無法完整的窺伺全貌。
並不是錯了,而是蒙蔽了。
為了不被蒙蔽,我們就必須接受不同的框架。把窗戶拼拼湊湊,那天空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即便還是會有被蒙蔽的時候,但至少能更客觀的看它。有很多人只以單一框架來看一事物,互相爭論自己所看到的,最後誰對誰錯?他們看到的不都是天空嗎?因為他們不懂得跳脫既定的框架。
框架,是束縛亦是進步。
(幫此處想個標題)
在甩脫框架前,來個小遊戲暖暖身吧,試試看你是否能跳脫原有思考的模式。
5+5+5+5=555
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個等式時你或許會說:「騙肖ㄟ,這怎麼可能成立」
沒錯,恭喜你正處於正常的思考模式裡。
那現在請你加一條「直線」讓等式成立,可以加在等號之外的任何地方。
換個模式想想,答案會是……?(答案排版後放在隔頁)
迷失‧方向
常聽到有人說要「破除框架,破除限制」,在這麼想的同時,有想過破壞它的後果嗎?面對於毫無限制的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要是沒有了世俗道德的「框架」,或許你會看到滿街的人都「坦誠相見」。
要是沒有了法律規範的「束縛」,或許你會覺得,殺人放火的新聞不再是「新聞」。
要是沒有一個框架,當我們面對廣大的天空,要從何下手?過度的寬廣反而讓人不知所措,對它的了解也就更混亂了。何況在廣大天空的背後還有一個無邊無垠的宇宙。
沒框架,失去了方向性,面對眼前的一切步步為難。
失焦
萬事依著一定的模式,沒有跳脫,沒有創新,一貫性的思考,就如同相機失去了調整焦距的功能一樣,不能放大縮小,只能一味的看著同樣大小的鏡頭。我們只能用著同樣大小的鏡頭,以管窺天……
框架雖然是種限制,但只要靈光乍現,即時跳脫,它也是創意的起點、思想發動的圓心,試著推開那扇窗,伸出頭,向外看,讓思維有更大擴張的空間。在不破壞框架的立場下,去發現、跳脫、創新。